第七十六章 災後一年
關燈
小
中
大
馬芳要忙的事情其實真的不少,除了明面上的村長的職務,他每每還要關註整個百荒嶺的情況。就像是城隍說的那樣,在馬芳回山沒有多久,他就感覺到在東南面又有一個山神居被啟用了,看樣子那裏或許和這邊外山的情況一樣,都開始有災民陸續的進入山區生活。
要說這一次的大災,東南絕對是受災最重的地方,因為根據這段時間馬芳各處巡查後發現,地動的最中心位置就是在東南處的幾座大山處,也就是古叔他們看到的那一處周邊,而那裏離著山外的東南平原不過是隔著三座山的樣子,若非如此,這山裏也不至於有一條小道被人發現通行。
只隔著三座山,想想對面山民們居住的秀峰山這個離著地動中心有五六座山距離的地方變成了什麽樣子,就能知道這一次的地動破壞力有多大了,而那樣的情況下,山外的村子又該是如何的淒慘?在這樣的淒慘情況下,這些山民能克服心理的畏懼,重新走上山脈,在山裏居住,又該是有多少的無奈?馬芳不用去想,也知道會發生這樣的結果是什麽造成的。
一來估計那邊實在是亂的不行了,膽小,不想鬧事兒的人們別無選擇,想要安靜的生活,只能進山,避開亂局,二來也是估計他們沒有了吃的東西,好歹這山裏有地動留下的各類被砸死壓死的動物,能剝皮吃肉,幫助他們熬過最難的冬季。三來,村子裏大概屋子都塌了,沒有了住的地方,平原風大,冬日無遮無擋的沒法子住人,所以入了山,因為那山裏最起碼還能尋到倒塌的樹木搭建樹屋,或者直接尋找山洞暫時安身。馬芳可是知道那邊有幾座山裏是有不小的溶洞的,彎彎曲曲的,若是收拾妥當住下百十來人也是可以的。雖然那些山洞如今經歷了地動後能留下多少,是否安全已經不能確定,可卻比沒地方住強些,人總是在向現實妥協,這也是平民的悲哀。
若說有什麽值得慶幸的,或許也就是古叔他們了,真的是非常的幸運,在地動的中心附近居住,只因為提早感覺到了危機,及時撤離,居然只付出了五六個人命就保下了基本上八成的人。相對的,那個半打劫性質的山寨則成為了這一次地動中最刺目的犧牲品,全軍覆沒說的就是他們了。
馬芳很想去看看那邊的人生活的怎麽樣,不過到底他還有自己的地盤需要守護,再加上那邊好歹已經有了幾個山神,所以他最終不過是飛去了和那外山山神就職之後一樣的信息,給與了一點指點,也給與了一定的威懾就此作罷。
那些周邊相對安全的地方的山神居,他早在前幾年,就已經巡視過一圈了,有什麽特產,有什麽危險大致上都能做到心裏有數,他很清楚,那些人們逃難避居的地方,都是安全的,最起碼沒有什麽太過超出人們狩獵範圍的猛獸,既然這樣他自然也不想多事兒,由著這些人自己去適應生活。
倒是這外山,冬日裏漸漸的又增加了一些人,都是周邊逃難來的難民,從這些人進入山地,他就知道,或許就像是城隍說的,縣城已經到了容納的極限了,所以他開始不得不分流這些災民,給他們尋一個活路,在沒有到種植季節的冬日,這一片唯一還能有點生機的,也就是這山林,畢竟山裏即使什麽都沒有,總也還能有草根樹皮可以吃,比平原上一無所有強些。
整整一個冬天的時間,百荒嶺東北,東南各處增加了不少的人丁,就是伏牛山附近也零零星星的有了不少人,那溫泉也不再是青巖山上村民的自留地了,而是成為了周邊所有山裏居住的人們冬日裏難得的享受。不管是洗漱,還是治風寒,幾乎每一日都有人結伴過去泡泡。甚至最後還有幾個難民索性就住在那溫泉附近,靠著清理溫泉山洞,和來人換一點吃的,或是果子,或是山藥等等。
山裏自己出產的古藤布,也逐漸為人所知,甚至有些尋不到合適地方安身的災民,用這布夾在竹子中,充當墻壁隔屋子,還有人用這個布塗上些山裏桐樹產的粗糲油脂,充當船布,做船篷。似乎這厚實的,粗糲的布,一下子成為了所有人都用的上的東西一樣!甚至還有人詢問村民要種子,想開春種植…真是不可思議!
馬芳一直以為,這些災民或許在開春之後會逐漸的回到自己原本的家,去重新開始,可誰想到了春季,真正走的並不多,大多的本地人不過是去自家的田地裏耕地,卻並不重新起屋子,重新回家。這讓馬芳實在是奇怪。
過了好久這才相通,原來不是他們不想回家而是回家太難。春耕需要種子,起屋子需要泥胚磚瓦木材,這些每一樣都需要銀錢,而他們沒有錢!整個冬天都只能說是勉強糊弄過了肚子,不至於餓死,哪裏還有錢,更不用說為了在山裏住下過冬,他們將家裏所有能用的都搬了過來,湊在一處,幾家合著蓋起了簡易的屋子,如今要是回去自家,那這些搬來的東西怎麽辦?帶走?其他人家怎麽辦?豈不是沒地方住了?不帶走?他們拿什麽重新翻修房子?
一連串的問題造成了如今這奇特的境況,好在他們總算也算是守著山裏的規矩,春日不打獵,只采野菜,采藥,靠著冬日攢下的一點子零星肉幹過日子,既然這樣,馬芳自然也不會趕他們走。甚至還在想有什麽法子幫他們一把。
沒法子這山林也是有容納極限的,如今人真的是太多了,在說了,那些難民比這些本地人還困難,看著他們趁著春日開始四處走動,尋找合適的山洞,平地的樣子,估計這些人是不想回去,想在這裏住下了。
若是這樣,那這些本地村民們,還真是越快回家越好,不然到了秋日為了爭搶些果腹的果子,為了儲備過冬的糧食,根莖還不知道會不會出什麽亂子呢!
因為這個,整個春天,馬芳都帶著村子裏的人,和這這些村民在附近打漁,要盡快的幫他們攢些銀錢,也帶著村中有種植芋頭經驗的人,教導河邊那兩個村子的人在他們自家村落靠著河岸的地方種植芋頭,好期待秋日裏這些地方收獲滿滿,讓他們有足夠的食物。甚至幫著運送出來不少南面天災中倒地的樹幹,期待晾幹後,秋日收獲後,這些人起屋子能有足夠的木頭。甚至還引著那些老實本分的難民去衙門申請,去已經荒無人煙的村落,開墾荒地,修繕茅草房子,以保證不會耽誤了春耕,不會讓土地荒蕪。
所有的事情只要做了總是會有收獲的,當秋日再次來臨,綦江附近的那兩個村子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回到了他們祖祖輩輩的家,一間間重新修繕一新的屋子,一塊塊金燦燦,寫滿了豐收的田地,還有河邊濃綠的芋頭田,河裏好幾艘帶著漆黑船篷的打漁船,一切的一切都顯得比天災前更有活力和生機。
而那幾個兵災中已經被拋荒的村落也開始有了人氣,破敗的無主無人繼承的泥草房子都被修繕了起來,往日無主的田地也都面臨著豐收。就是不確定是否有主的田地也一樣被種植的滿滿的,按照官府的說法是,這如今沒主,就由難民種著,若是五年內主人回來了。那就還給主人,若是五年沒人來收回,那就成了衙門的官田,租賃給難民耕種。
為了這個,馬芳和城隍不知道使了多少的功夫,雖然看著這縣衙平白多了一大筆資產,是受益的一方,可如此卻也給了難民們一條生路,只要能種地,就不怕沒有糧食,即使這五年內官府號稱替主人代收的租子高達五成,五年後甚至可能更高,可畢竟這五年裏災民們有了喘息的餘地。有了五年的緩沖,也有可能有新的轉機。
當然因為這樣的操作,竇掌櫃家的活計劉和和竇掌櫃家也乘機拿回了他們親友的遺產,得了好幾畝的田地,還有孫小寶等,在山外村落中有天地的人家也趁機將自家的田地租了出去。算的上是皆大歡喜了。
如此一來,這在山裏定居的人立馬少了大半,畢竟這些人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只有田地才是他們最熟悉的領域,能回到熟悉的行當裏生活,才是他們最渴望的,山裏求生實在不是什麽人都能立馬適應的生活。
可即使這樣,東南,東北兩處也有五六十人留下了,甚至這些人裏頭大半都是生存能力較弱的老人,半大孩子,女人,沒法子,讓他們種地或許也能成,可五成的租子卻不是處於次勞力的他們能承擔的起的,就是三成估計他們都感覺吃力,純賣力氣的生活不適合他們,所以他們只能祈求著山林能繼續庇佑他們生存了。
這些人留下,總不能不管吧!馬芳倒是想放手給新上任的那兩位山神,可看了看卻只能自己上了,沒法子,東南那邊那個倒是可以,畢竟那個山神雖然也是新來的,可人家三十多,快四十了,生活經驗豐富,懂怎麽安排人手,怎麽給他們創造機會,可這邊外山的這個,自己也還是個孩子,能統籌些什麽?自然只能馬芳多看顧一二了。而為了這些人,馬芳也是愁了半天,最後索性將這外山附近的二十多人接到了一處,就在那原本河邊兩個村子的人住的建議大院裏安置了下來。
在河邊打漁,在河邊淤泥裏種植最簡單的芋頭,在山裏擼草做編織,挖野菜,采果子,做簡單的陷阱狩獵小動物,再在院子裏做個棚子養上幾只雞,馬芳幫著想了無數的法子,這才終於安置下了這些人,不至於讓他們沒有謀生的手段。雖然估計也吃不飽,可到底可以讓這些老弱都不至於餓死,冷死了。
有時候馬芳也會這樣想,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跟著他的村民們這樣幫扶也是值得的。等著這些半大的孩子長大幾歲,這個小小的湊起來的村落,或許就會成為青巖山裏的人們同向外界最安全的基地和朋友。
就像是如今的古叔他們一樣,和青巖山的人們像是一個村落,一家人一樣親近,走動,一起建樹屋,一起開墾土地,甚至結伴出獵,一起儲備過冬!因為有了他們,村子裏的獵手們開始往南開拓,因為有了他們,許多山裏的生存技巧開始被學習改進。
冬日又一次來臨了,雪開始飄揚而下,遮掩了一切,就好像去年的那一場災難從沒有發生一樣!所有的地方都安穩的開始過冬,就像是從來他們就這樣生活一樣!生活總是走在屬於自己的軌道上,年覆一年,循環不息!
唯一能成的上和上一年不一樣的,或許是這個秋末,那些在山上住過的人依然習慣性的來山上砍柴,打獵,雖然次數不多,也很分散,可馬芳能感覺得到,他們已經看到山林對於他們生活的幫助,已經學會了不單單靠著田地求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要說這一次的大災,東南絕對是受災最重的地方,因為根據這段時間馬芳各處巡查後發現,地動的最中心位置就是在東南處的幾座大山處,也就是古叔他們看到的那一處周邊,而那裏離著山外的東南平原不過是隔著三座山的樣子,若非如此,這山裏也不至於有一條小道被人發現通行。
只隔著三座山,想想對面山民們居住的秀峰山這個離著地動中心有五六座山距離的地方變成了什麽樣子,就能知道這一次的地動破壞力有多大了,而那樣的情況下,山外的村子又該是如何的淒慘?在這樣的淒慘情況下,這些山民能克服心理的畏懼,重新走上山脈,在山裏居住,又該是有多少的無奈?馬芳不用去想,也知道會發生這樣的結果是什麽造成的。
一來估計那邊實在是亂的不行了,膽小,不想鬧事兒的人們別無選擇,想要安靜的生活,只能進山,避開亂局,二來也是估計他們沒有了吃的東西,好歹這山裏有地動留下的各類被砸死壓死的動物,能剝皮吃肉,幫助他們熬過最難的冬季。三來,村子裏大概屋子都塌了,沒有了住的地方,平原風大,冬日無遮無擋的沒法子住人,所以入了山,因為那山裏最起碼還能尋到倒塌的樹木搭建樹屋,或者直接尋找山洞暫時安身。馬芳可是知道那邊有幾座山裏是有不小的溶洞的,彎彎曲曲的,若是收拾妥當住下百十來人也是可以的。雖然那些山洞如今經歷了地動後能留下多少,是否安全已經不能確定,可卻比沒地方住強些,人總是在向現實妥協,這也是平民的悲哀。
若說有什麽值得慶幸的,或許也就是古叔他們了,真的是非常的幸運,在地動的中心附近居住,只因為提早感覺到了危機,及時撤離,居然只付出了五六個人命就保下了基本上八成的人。相對的,那個半打劫性質的山寨則成為了這一次地動中最刺目的犧牲品,全軍覆沒說的就是他們了。
馬芳很想去看看那邊的人生活的怎麽樣,不過到底他還有自己的地盤需要守護,再加上那邊好歹已經有了幾個山神,所以他最終不過是飛去了和那外山山神就職之後一樣的信息,給與了一點指點,也給與了一定的威懾就此作罷。
那些周邊相對安全的地方的山神居,他早在前幾年,就已經巡視過一圈了,有什麽特產,有什麽危險大致上都能做到心裏有數,他很清楚,那些人們逃難避居的地方,都是安全的,最起碼沒有什麽太過超出人們狩獵範圍的猛獸,既然這樣他自然也不想多事兒,由著這些人自己去適應生活。
倒是這外山,冬日裏漸漸的又增加了一些人,都是周邊逃難來的難民,從這些人進入山地,他就知道,或許就像是城隍說的,縣城已經到了容納的極限了,所以他開始不得不分流這些災民,給他們尋一個活路,在沒有到種植季節的冬日,這一片唯一還能有點生機的,也就是這山林,畢竟山裏即使什麽都沒有,總也還能有草根樹皮可以吃,比平原上一無所有強些。
整整一個冬天的時間,百荒嶺東北,東南各處增加了不少的人丁,就是伏牛山附近也零零星星的有了不少人,那溫泉也不再是青巖山上村民的自留地了,而是成為了周邊所有山裏居住的人們冬日裏難得的享受。不管是洗漱,還是治風寒,幾乎每一日都有人結伴過去泡泡。甚至最後還有幾個難民索性就住在那溫泉附近,靠著清理溫泉山洞,和來人換一點吃的,或是果子,或是山藥等等。
山裏自己出產的古藤布,也逐漸為人所知,甚至有些尋不到合適地方安身的災民,用這布夾在竹子中,充當墻壁隔屋子,還有人用這個布塗上些山裏桐樹產的粗糲油脂,充當船布,做船篷。似乎這厚實的,粗糲的布,一下子成為了所有人都用的上的東西一樣!甚至還有人詢問村民要種子,想開春種植…真是不可思議!
馬芳一直以為,這些災民或許在開春之後會逐漸的回到自己原本的家,去重新開始,可誰想到了春季,真正走的並不多,大多的本地人不過是去自家的田地裏耕地,卻並不重新起屋子,重新回家。這讓馬芳實在是奇怪。
過了好久這才相通,原來不是他們不想回家而是回家太難。春耕需要種子,起屋子需要泥胚磚瓦木材,這些每一樣都需要銀錢,而他們沒有錢!整個冬天都只能說是勉強糊弄過了肚子,不至於餓死,哪裏還有錢,更不用說為了在山裏住下過冬,他們將家裏所有能用的都搬了過來,湊在一處,幾家合著蓋起了簡易的屋子,如今要是回去自家,那這些搬來的東西怎麽辦?帶走?其他人家怎麽辦?豈不是沒地方住了?不帶走?他們拿什麽重新翻修房子?
一連串的問題造成了如今這奇特的境況,好在他們總算也算是守著山裏的規矩,春日不打獵,只采野菜,采藥,靠著冬日攢下的一點子零星肉幹過日子,既然這樣,馬芳自然也不會趕他們走。甚至還在想有什麽法子幫他們一把。
沒法子這山林也是有容納極限的,如今人真的是太多了,在說了,那些難民比這些本地人還困難,看著他們趁著春日開始四處走動,尋找合適的山洞,平地的樣子,估計這些人是不想回去,想在這裏住下了。
若是這樣,那這些本地村民們,還真是越快回家越好,不然到了秋日為了爭搶些果腹的果子,為了儲備過冬的糧食,根莖還不知道會不會出什麽亂子呢!
因為這個,整個春天,馬芳都帶著村子裏的人,和這這些村民在附近打漁,要盡快的幫他們攢些銀錢,也帶著村中有種植芋頭經驗的人,教導河邊那兩個村子的人在他們自家村落靠著河岸的地方種植芋頭,好期待秋日裏這些地方收獲滿滿,讓他們有足夠的食物。甚至幫著運送出來不少南面天災中倒地的樹幹,期待晾幹後,秋日收獲後,這些人起屋子能有足夠的木頭。甚至還引著那些老實本分的難民去衙門申請,去已經荒無人煙的村落,開墾荒地,修繕茅草房子,以保證不會耽誤了春耕,不會讓土地荒蕪。
所有的事情只要做了總是會有收獲的,當秋日再次來臨,綦江附近的那兩個村子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回到了他們祖祖輩輩的家,一間間重新修繕一新的屋子,一塊塊金燦燦,寫滿了豐收的田地,還有河邊濃綠的芋頭田,河裏好幾艘帶著漆黑船篷的打漁船,一切的一切都顯得比天災前更有活力和生機。
而那幾個兵災中已經被拋荒的村落也開始有了人氣,破敗的無主無人繼承的泥草房子都被修繕了起來,往日無主的田地也都面臨著豐收。就是不確定是否有主的田地也一樣被種植的滿滿的,按照官府的說法是,這如今沒主,就由難民種著,若是五年內主人回來了。那就還給主人,若是五年沒人來收回,那就成了衙門的官田,租賃給難民耕種。
為了這個,馬芳和城隍不知道使了多少的功夫,雖然看著這縣衙平白多了一大筆資產,是受益的一方,可如此卻也給了難民們一條生路,只要能種地,就不怕沒有糧食,即使這五年內官府號稱替主人代收的租子高達五成,五年後甚至可能更高,可畢竟這五年裏災民們有了喘息的餘地。有了五年的緩沖,也有可能有新的轉機。
當然因為這樣的操作,竇掌櫃家的活計劉和和竇掌櫃家也乘機拿回了他們親友的遺產,得了好幾畝的田地,還有孫小寶等,在山外村落中有天地的人家也趁機將自家的田地租了出去。算的上是皆大歡喜了。
如此一來,這在山裏定居的人立馬少了大半,畢竟這些人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只有田地才是他們最熟悉的領域,能回到熟悉的行當裏生活,才是他們最渴望的,山裏求生實在不是什麽人都能立馬適應的生活。
可即使這樣,東南,東北兩處也有五六十人留下了,甚至這些人裏頭大半都是生存能力較弱的老人,半大孩子,女人,沒法子,讓他們種地或許也能成,可五成的租子卻不是處於次勞力的他們能承擔的起的,就是三成估計他們都感覺吃力,純賣力氣的生活不適合他們,所以他們只能祈求著山林能繼續庇佑他們生存了。
這些人留下,總不能不管吧!馬芳倒是想放手給新上任的那兩位山神,可看了看卻只能自己上了,沒法子,東南那邊那個倒是可以,畢竟那個山神雖然也是新來的,可人家三十多,快四十了,生活經驗豐富,懂怎麽安排人手,怎麽給他們創造機會,可這邊外山的這個,自己也還是個孩子,能統籌些什麽?自然只能馬芳多看顧一二了。而為了這些人,馬芳也是愁了半天,最後索性將這外山附近的二十多人接到了一處,就在那原本河邊兩個村子的人住的建議大院裏安置了下來。
在河邊打漁,在河邊淤泥裏種植最簡單的芋頭,在山裏擼草做編織,挖野菜,采果子,做簡單的陷阱狩獵小動物,再在院子裏做個棚子養上幾只雞,馬芳幫著想了無數的法子,這才終於安置下了這些人,不至於讓他們沒有謀生的手段。雖然估計也吃不飽,可到底可以讓這些老弱都不至於餓死,冷死了。
有時候馬芳也會這樣想,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跟著他的村民們這樣幫扶也是值得的。等著這些半大的孩子長大幾歲,這個小小的湊起來的村落,或許就會成為青巖山裏的人們同向外界最安全的基地和朋友。
就像是如今的古叔他們一樣,和青巖山的人們像是一個村落,一家人一樣親近,走動,一起建樹屋,一起開墾土地,甚至結伴出獵,一起儲備過冬!因為有了他們,村子裏的獵手們開始往南開拓,因為有了他們,許多山裏的生存技巧開始被學習改進。
冬日又一次來臨了,雪開始飄揚而下,遮掩了一切,就好像去年的那一場災難從沒有發生一樣!所有的地方都安穩的開始過冬,就像是從來他們就這樣生活一樣!生活總是走在屬於自己的軌道上,年覆一年,循環不息!
唯一能成的上和上一年不一樣的,或許是這個秋末,那些在山上住過的人依然習慣性的來山上砍柴,打獵,雖然次數不多,也很分散,可馬芳能感覺得到,他們已經看到山林對於他們生活的幫助,已經學會了不單單靠著田地求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